华X县“精神扶贫”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及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鼓舞干劲,提振信心,加快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现结合我县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加快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为目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激发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守信的自觉意愿和行动,为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奔小康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深化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每个村(社区)、扶贫安置点按照“十个一”工作要求,培养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使广大群众在精神面貌上有大改观, 形成“不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20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安置点均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目标。
三、具体任务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精神扶贫“十个一”活动,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一是各乡镇要指导村(社区)结合十九大精神宣传、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脱贫攻坚的氛围营造工作,在乡集镇、村组公路沿线、扶贫集中安置点、重要路口、村组公共文化场所等重点区域书写张贴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宣传、村寨文化氛围营造、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标语、图画、喷绘,各村组有扶贫攻坚宣传标语或喷绘不少于2幅。二是根据《中共华X县委办公室、华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华办通〔2017〕33号)精神,在全县各贫困村组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把勤劳致富故事、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到村(社区)文化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上等,让脱贫攻坚工作潜移默化,融入到群众中,努力形成“扶贫先扶志”、“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诚信意识,增强群众感恩情怀,鼓励群众勤劳致富。三是收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并印制成宣传资料,通过召开“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或通过村民大会发放,向群众宣传政策、讲解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理性对待社会救助、政府帮扶,了解扶贫政策具体内容,让贫困户自觉破除“等、靠、要”思想,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尽快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在全县上下努力形成“自强、诚信、感恩”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以新闻的眼光、鲜活的事例,宣传报道好各村、各部门推荐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先进典型事例和亮点成果,为奋力冲刺脱贫攻坚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各挂联单位、各村(社区)、县新闻办、县时讯社、县电视台。
(二)组建一支宣讲队伍。组建一支由“驻村扶贫干部、党校讲师、基层宣传员、贫困户结对干部组成的宣讲队伍,深入贫困村组田间地头,走到广大群众中间,利用理论微宣讲、流动党课、道德讲堂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扶贫攻坚的政策以及党的其他惠民惠农政策。加大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对于非贫困户尤其要将扶贫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位,让他们充分理解扶贫不是“救济”,贫困户的产生不是指定,而是按程序评议产生的。讲清楚每个村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都是同一属地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增收是提高农村地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生活水平的通用途径,对于农村地区增收途径无非是务工增收和发展产业增收两种,每个乡镇、每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在发展产业增收时都会因地制宜,制定总体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共同参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不只倾向于贫困户,消除群众听天由命、安于现状、情绪低落、依赖性强的心理状态,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身体力行,勤劳致富”的真正内涵,不断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弘扬勤劳、节俭、有责任、有追求的优良品质,建立自强、诚信、感恩的良好社会氛围,坚决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役。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联席办、县委党校、各乡镇、各挂联单位、各村(社区)
(三)制定一个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每村(社区)或分组制定一个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移风易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突出特色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易懂易记易用易行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同时成立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监督执行和“红黑榜”奖惩机制,认真执行。坚持乡镇指导、村民自治,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规范处理公共事务,引导、约束村民行为,自觉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依法治县办、各乡镇、各村(社区)、各挂联单位
(四)开展一次评议表彰活动。每村每年开展1次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为主要内容的典型人物事迹评议表彰活动。结合农村精神文建设工作,对好家风模范、党员先锋模范、诚实守信模范、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进行评选表彰,并针对不思进取、不讲诚信、不守孝道、不团结友善等行为开展集中评议,围绕当前社会存在的对酗酒赌博、封建迷信、不良人情风、陈规陋习等开展广泛评议,对个别贫困户“等靠要”等现象进行专项评议,建立“红黑榜”,并依靠“一约四会”,将模范村(居)民列入“红榜”进行表彰宣传,反之则列入“黑榜”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其纠正,通过“一约四会”、“红黑榜”制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机制。
牵头单位:各乡镇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各挂联单位
(五)举办一期知识技能培训。以培养一批有文化、讲科学、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结合村情实际,每村每年至少开展1期种植、养殖、加工、创业、健康、法律等实用培训,号召全村群众积极参与。一是组织农林渔禽、畜牧兽医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为群众讲授农业种植、渔禽养殖、畜牧知识等,提升群众知识技能,引导群众科学种植养殖,为脱贫攻坚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组织卫计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知识讲授,在农村传播健康知识,倡导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消除讳疾忌医心理,关心自身健康,预防疾病、小病不拖、早发现早治理,用健康的体魄为脱贫攻坚、勤劳致富作保障。三是组织法院、司法、公安人员等深入村组,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知法守法,提升群众的法律知识素养,用法律知识为脱贫奔小康事业保驾护航。
牵头单位:各挂联单位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司法局、县卫计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各村(社区)
(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治理行动,提振精气神。一是以村为主体,深入推进生产生活环境治理,推进“治五乱”,达到柴草不乱放、杂物不乱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泼、畜禽不乱跑的乡村环境秩序整治行动,推动农村垃圾集中统一处理,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净化,村委会、驻村扶贫干部及村小组长每月进行1次督促检查,适时奖优罚劣。二是以户为主体,开展“包门前卫生,包院内卫生,包房前屋后美化绿化”的“三包”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村委会、村小组长及各帮扶干部进行1次督促检查,促进环境整治。三是开展个人卫生整治。村小组长、各帮扶干部每月1次督促结对户及其他户整治个人卫生,勤洗衣物、勤打扫卫生、勤治理家庭环境,改变面貌,提振精气神。
牵头单位:各乡镇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各挂联单位、各结对帮扶干部
(七)观看一部励志电影。依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开展精心组织一批宏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群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勤劳致富、脱贫攻坚奔小康等方面的电影片源,组织放映队每村每年放映1部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电影,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广大群众树立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各村(社区)、各挂联单位
(八)组织一场文艺活动。一是加大文化服务供给,发挥县文化馆等专业文艺团体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精心组织排练一批文艺节目,持续开展“文艺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姓宣讲直通车”等文化扶贫巡展巡演,多形式多载体宣传扶贫攻坚政策,弘扬勤劳、勤俭、有责任、有追求自强、诚信、感恩的优良品质。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字、童谣、歌曲、图画、诗歌等文化载体,组织县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诗词楹联学会、傈研会、彝学会、苗学会等到贫困村深入开展“文化下乡进村活动”,为村级学校、农家书屋、基层群众等送书、送画、送字、送对联等,挖掘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振信心,实现精准扶贫与精神脱贫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共同推进。每村每年至少组织1场文艺活动,在文体活动中要注重覆盖残疾人、未成年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文联、县书画协会、县摄影协会、县诗词楹联学会、县傈僳族研究会、县彝族学会、县苗族学会、各乡镇、各村(社区)、各挂联单位
(九)赠送一本爱心图书。各挂联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围绕自强、诚信、感恩、移风易俗、社会公德、个人美德等激励内容,根据各自结对户实际情况,每年送上至少1本图文并茂的适合群众阅读的书籍,帮助结对困难户了解更多知识,激励其自强上进。有中小学生的贫困家庭,要精心挑选赠送如《传统美德故事》、《励志感恩故事》、《文明礼貌知识》等优秀图书,努力做到扶志从娃娃抓起。
牵头单位:各挂联单位
责任单位:各结对干部
(十)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每户确定培养一个政策、技能、知识明白人。扶贫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情况,把有一定文化和社会阅历的、经常在家的、能说清楚的人作为宣传培养对象,重点对其讲解扶贫工作政策、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讲授一些生产生活技能、一些健康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帮扶干部每月深入贫困户开展1次惠农政策讲解、解读,聊一些生产生活技能、家庭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健康知识等,提升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把群众需要的政策、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牵头单位:各乡镇
责任单位:县联席办、各挂联单位、各结对干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把精神脱贫纳入党的建设、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逐级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搭建领导机构,确保有人抓、有人管。要切实转变扶贫攻坚工作中重“物质”轻“精神”的观念,将精神扶贫与扶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注重宣传引领。县时讯社、县广播电视台、华X网等媒体要及时挖掘、宣传精神脱贫中的典型事例,展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营造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和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三)落实资金保障。县财政局、各乡镇、各扶贫挂联单位要把精神脱贫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并作为考核依据。
(四)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督查问效,将贫困村精神扶贫“十个一”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脱贫出列的重要依据,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纪委监察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对在工作中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