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2021

时间:2025-04-06 07:11:57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2021(全文共9301字)

前言: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2021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现在很多父母准备生养二胎,而随之面临的很多问题扑面而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篇1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西夏墅镇针对新政策出台后,育龄群众对二胎生育意愿的看法进行了不记名调查。“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元旦起正式实施。然而,新政落地,又有多少适龄群众打算生下自己第二个宝宝呢?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有50人参加调查,调查的对象年龄:25-30周岁21人,占42%,31-35周岁17人,占34%,35-40周岁7人,占14%。其中:男20人,占40%,女30人,占60%。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7人,占94%,高中(中专)3人,占6%。家庭年收入状况5—10万22人,占44%,3—5万16人,占32%,10万以上12人,占24%。对如果已育有一个男孩子,愿意生二胎的有9人,占18%,64%的人选择不愿意,持无所谓态度的有9人,占18%。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愿意生二胎20人,占40%,不愿意的19人,占38%。

认为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比一个孩子的家庭相比生活更幸福与风险承受力大各占16%,大部分认为无法比较,各有优劣。对于添一个弟弟(妹妹),孩子的看法是32%的家庭为同意,24%的认为不同意。

关于生二胎,家里长辈的意见认为必须生为9人,占18%,不干涉有39人,占78%。影响生育二胎意愿的主要原因是有44人认为经济原因,占32%,家庭环境因素31票占20%,身体状况和工作事业因素各占20%。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80后”年轻人大多表示孩子教育、医疗成本过高,不会轻易考虑生育二孩。这些不愿意要二孩的家庭,几乎都提到了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排首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支出。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是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逐步被改变。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影响生育意愿第二高的原因则是没有精力再照顾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否生二孩,精力不够是仅次于经济压力的第二个难题。正在考虑要二孩的育龄女性,担心的是精力不够,生二孩时双方父母年纪也大了,能帮的忙有限;另外,即便有老人或者保姆帮带孩子,作为负责任的家长,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部分受调查群众认为生育二孩会对自己的工作带来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影响。因而,是不是有人帮着带孩子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由家中的老人帮着照顾孩子的。那么,老人们会对子女生育二孩持什么态度呢?受调查者反馈的信息是,接近半数家庭的老人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希望家里多一个孩子,毕竟现在一个小孩太孤单,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欢乐,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真正明确不支持的老人只有极少数。

抛开以上的一些顾虑,总体上受调查者对生育二孩对家庭及孩子影响的评价还是积极的。很多人认为多生一个宝宝短期内很累,但长期来看还是有必要的,它能让家庭更和谐,生活质量更高,也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会分享与责任,有利于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养成等等。

虽然这次调查,受调查者生育意愿不高,应该在意料之中。自“单独两孩”生育政策2014年3月全面启动以来,“单独两孩”政策家庭申请率和出生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单独两孩”政策对生育两孩的释放作用低于预期。调查者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想要两孩生育意愿低的问题,还是需要积极发展经济,合理调整就业以及社会政策的配套,使广大居民拥有更高的家庭收入,让居民养得起;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着力从延长生育假、就托就学、就医、社会化带养、妇女就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篇2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可能会形成新的生育小高峰。因此,已有一些人 ……此处隐藏4283个字……经济压力还有家庭负担等,其中经济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对策

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哪些家庭开放:

现在我国已经从“十一五”规划过度到了“十二五”期间。据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说,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他个人赞成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政策允许生第二胎。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因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红利也到了一定阶段。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也在考虑此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王玉庆认为二胎政策一旦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涨。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所以开放或者试点开放二胎政策的条件是允许的。因此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出生率较低地区的家庭、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家庭、夫妻中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家庭开放。

就宏观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产生的种种变化,意味着调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经来临。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人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的确,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容小觑,这不仅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明显,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尤为常见,据统计显示,在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成人的费用是291570美元。美国农业部发表年度报告说,它的这一估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费用和大学教育费用。那么在中国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由此可见,人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生二胎意愿,甚至是否有能力养一个孩子。当然不同层次收入的家庭,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从国家现状客观上说,我国人口生育尴尬现状令政策调整两难,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所谓的“人口红利”正面临严重的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一方面,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加速,国家似应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适当的调整,以保障必要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数量;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收入落差大,在普通居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生育二胎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将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普通城市居民因为生活的高成本负担而不敢或不愿意生育。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村地区人们的住房、饮食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市居民较小,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居民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即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都愿意生育二胎,或者目前已经生育了两个及以上的孩子。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7成的已婚人员在年龄上和经济状况上都要高于未婚人员,并且,较多已婚人员表示,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父母工作节奏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孤单感日益加重,而且在中国普遍本地人员外地上大学的情况下,可以减轻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们的养老压力。所以,如果政策开发及经济条件的允许,55%的人员认为自己会选择生育第二胎。而对未婚人员的调查中,由于本身人群的年龄较低,经济状况尚处于较低水平,接近6成的人员表示,在社会上再拼搏2~3年后才会考虑成家立业的问题,而鉴于目前的情况,暂时只打算要一个孩子。

2009年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7009.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性出4141.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57元

结论:我们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民众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不同人群拥有1个孩子的比例都比较高,但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而且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并且认为可以先试点开放,然后全面开放二胎。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篇3

多重因素制约生二胎 经济压力仍是主因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大部分夫妻希望能生二胎,一方面是觉得独生子女太过孤单,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养老防老的考虑。但同时,来自网易考拉海购母婴事业部的数据也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生二胎的月均花费超3000元,近一成受访者的二胎月均养育成本更是远超7000元,属于高养育成本。由于二胎花费成本较高,6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生二胎后经济压力过大。

“奶粉一个月2罐约300元,纸尿裤一个月花费400元,此外,各类辅食、衣服鞋子、早教玩具,再算上孕检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个月开支大概3000元左右,这还是建立在顺产、母乳喂养、宝宝不生病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费用还得增加。而换大房以及孩子出生后的教育费用更是大头。”有受访者表示。

和生一胎父母公婆照看孩子不同,为了养二胎51%的女性成为全职妈妈,主要原因集中于家中老人年纪较大,无法同时帮忙照看两个小孩,加之企业也不希望职工因生孩子耽误工作,所以内外因相加只能选择辞职。

同样,做全职妈妈意味着家庭收入的锐减,这一定程度上加重家庭负担,不少受访者甚至表示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超过8成的受访者表示生完二胎后个人生活品质存在下降的情况。归根结底,经济因素成为二胎家庭的掣肘。

政府企业做好措施配套 家庭规划立足长远

尽管经济压力影响二胎家庭,但63%的受访者表示生完二胎后家庭幸福感得到了跃升,爱和陪伴的情感需要、养儿防老等现实问题等均得到较好解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顺应民意的同时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但同时,有专家指出,生育二胎带给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需要更多反思,充分关注与此项利好政策推行的配套措施衔接,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帮助二胎家庭缓解经济压力。而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应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帮助二胎家庭减负,降低二胎养育成本。

据网易考拉海购的调查显示,超7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给二娃使用更优质、可信赖的进口母婴产品。作为以跨境业务为首的综合性电商平台,网易考拉海购积极响应二胎政策,推出“考拉帮你养二胎”专场,坚持海外精品带给国内奶爸奶妈的同时,力争以真正低价帮助二胎家庭减负。

同样对于二胎家庭,重复利用一娃的衣物用品,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省去不菲的费用。当然除了节流,在手上有结余的同时也应积极通过理财规划等进行定向投资肩负,真正避免“生得起,养不起”的后顾之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2021范文。

《关于二胎的调研报告2021(全文共93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