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9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方面,及时下发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加大绿色优质高效、病虫害综合防治、耕地地力提升等关键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推进粮食功能区划定,建立防灾减灾应对体系,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平稳。预计全市粮食收获面积510万亩,总产165万吨,其中夏粮收获面积292.2万亩,总产83.7万吨;预计秋粮收获面积222.7万亩,总产79.4万吨。全市建立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26万余亩,建设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8.5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60万余亩,病虫害整体防效达到96%以上,挽回产量损失9.5万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果业生产方面,完成苹果园间伐6.7万亩,苹果建园9.5万亩,拉技138.6万亩,果实套袋184亿只,苹果早中熟比例各提高3百分点。《“咸阳马栏红”苹果标准综合体》正式颁布实施,汉字版商标已通过初审,举办“咸阳马栏红”苹果推介会5场,目前,“咸阳马栏红”以品牌价值62.35亿元,位居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四位。畜牧生产方面,累计完成投资3346万元,建成奶山羊养殖场38个,新增存栏奶山羊2.12万只,建成圈舍等基础设施面积7.72万平方米,购置各类设施设备125台套。全市划定禁养区259个,禁养区面积1219平方公里,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5%,完成新建或升级改造28个规模养殖场,创建8个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重大动物疾病免疫密度达100%,全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禽畜生产稳定,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预计2018年末全市存栏牛43万头,其中奶牛21万头,存栏猪175万头,存栏羊112万只,存栏家禽892万只,肉蛋奶总产92.9万吨。蔬菜生产方面,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增加精细菜和反季节蔬菜规模,打造建设以泾阳为主的南部高效设施农业区和以淳化为主的高山冷凉菜基地,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重大实用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加强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式生产,全面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28万亩,产量363万吨。茯茶产业方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建立茯茶研发中心,建立标准化生产线,促进茯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组织20余家茯茶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会,预计茯茶产量0.31万吨,产值3.4亿元。
(二)以产业精准扶贫为重点,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北部山区优质苹果产业带,旱腰带地区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南部灌区时令水果产业带,奶山羊产业带,优质设施蔬菜和冷凉蔬菜产业带建设,今年以来,全市6.69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市建成或在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70个、千亩以上整镇连片种植基地3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场)120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个、光伏扶贫电站185处。全市参与产业扶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累计达884个,带动贫困户34253户。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千村试点村”100个,覆盖贫困户35790户。积极开展“三年百市”品牌营销宣传推介活动。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20余场,举办“咸阳马栏红”“咸阳茯茶”等品牌推介活动8场。编发《产业扶贫“菜单式”参考手册》7万余本,累计开展产业技术帮扶或实用技术培训70多万人次。总结提炼益贫带贫典型范例和模式61个,其中有7个范例和模式被省农业厅采用,倡导在全省推广。
(三)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工作。一是实施“三变”改革千村试点行动。确定了100个村开展千村试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清产核资100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界定100个村,完成股权量化71个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00个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57.6万亩,占耕地总资源面积的26%。已经完成土地确权数据库向农业部汇交。三是建立健全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已经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使用。其中,三原县、旬邑县、泾阳县、淳化县、兴平市、秦都区、武功县、乾县、礼泉县设立了单独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长武县、彬州市将农村产权交易业务在政务大厅设立窗口集中办理。四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9月底前已完成招标工作,9家保险机构中标,参与实施201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工作。全市11个县市已与保险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各项保险服务工作有序进行。五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截止目前,全市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行政村数量2388个,村民小组14429个;应开展确权工作的地块面积604.29万亩,实际确权面积593.7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数量84.38万份,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归档数量73.80万卷。
(四)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全面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开发新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养生保健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248家,认定家庭农场1535家,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0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2家,申报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明星企业7家。预计2018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1.9 :1。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点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明星村5个;发展壮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66家,休闲农家895家,观光园71个,解决1.7万名农民就业,带动9千多户农户从事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达3万元。
(五)以强化监督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报省厅无公害认证材料59份,已通过认证产品30个。全年按季度共组织开展市县例行监测4次,送检样品1834个,前三季度综合合格率达99.84%,第四季度结果正在检测当中。配合部省开展例行监测4次,采样911个,其中省级上半年采样302个,合格率99.34%,下半年结果正在检测当中。动物卫生监管以痕迹化管理为抓手,严格落实禽畜养殖场、屠宰场、兽药生产经营场店、生鲜乳挤奶站官方兽医包联制度,市级累计检查377场次,出具执法检查文书200多张。
(六)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不断增加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紧扣咸阳实际和广大农民需求,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推荐发布 157个农业主导品种,10项主推技术,评选农村科技进步奖11项,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60场次,人员3830人次,完成2200名初级职业农民、100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200名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任务,学员信息已全部录入职业农民监管系统库,全年共认定中级职业农民693名,初级职业农民1507名,共举办各类短期普及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231期,培训25.1万人次,开展各类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176场(次)。
(七)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扎实做好农业生态保护工作。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90万亩次,占到粮食种植面积87.5%,化肥利用率38%;以“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粮食作用面积达310万亩次,总体防效96%以上,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采用人工和机械捡拾残膜两种方式,捡拾率达到40%以上;强化畜禽污染防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5%。
二、存在问题
一是粮食价格走低,种粮成本增加,造成种粮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稳定粮食面积有一定难度。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拓展国内外市场能力弱。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大路货多、高端产品少,农业品牌还不够多、不够亮,品牌影响力与现代农业发展还不相称。四是畜禽粪污治理难度大。我市畜牧业养殖小规模和散养所占比重大,部分养殖场条件简陋,缺乏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一些养殖场因历史遗留原因已越来越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加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停或搬迁需要资金多、难度大,进一步增加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难度。五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县镇监管、检测、执法机构不健全,专业监管检测、执法力量薄弱,面对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格局,监管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困难很大。
三、2019年工作计划
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预期目标:全年计划播种粮食面积512万亩,产量159.5万吨;水果面积400万亩,产量47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300万亩,产量370万吨;播种蔬菜129万亩,产量366万吨;茯茶产量0.3万吨;肉蛋奶总产100万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7.2%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预期目标,2019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调整结构,全面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粮食: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各类粮食项目,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加快培育多抗、优质、高产品种,开展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旱作增产技术模式攻关,形成粮食高产示范体系,落实耕地地力提升、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防灾减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果业:按照“稳定规模、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快老园改造、新园建设步伐,全年计划淘汰衰败老果园5万亩,改造郁闭果园6万亩,发展矮化栽培5万亩,积极打造旱腰带地区石榴、葡萄产业,实施果业品牌战略,抓好品牌建设、包装提升和市场推介,积极打造“咸阳马栏红”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畜牧业:按照“规模扩张,板块推进,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奶业、肉牛肉羊和生猪为重点,以奶业转型升级改造、健康养殖、粮改饲试点、奶山羊全产业链、正大扶贫等畜牧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争取全市新增奶山羊存栏10万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人民群众的肉食品安全。蔬菜:优化蔬菜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南部高效设施蔬莱和北部高山冷凉蔬菜,鼓励发展优势特色蔬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开展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育苗点的创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全年计划种植蔬菜129万亩,产量36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51万亩,产量167万吨。茯茶: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新产品研发及品牌推广,组织茯茶企业、茶产业民间组织和管理单位积极参加大型博览会、推介会和展销会,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咸阳茯茶知名度。
(二)发起总攻,坚决夺取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对标短板弱项,狠抓关键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确保产业、项目都聚焦到贫困户上来,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多项脱贫措施,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支撑。
(三)挖掘特色,全力实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电子商务、农村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扎实推进生态观光、特色果品观光采摘、民俗体验、红色旅游、森林康养等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各类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创新驱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和果蔬贮藏百库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多元发展。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大型企业向粮食、果品、畜产品、蔬菜等优势产区聚集,建立特色原料基地,推广产业联盟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完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直采直销方式,促进加工、流通与消费对接,逐步形成现代农产品流通产业体系。
(六)多方联动,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安全水平。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创建工作。在目前安全县创建的基础上,组织其余县区开展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年内至少创建10个标准化乡镇站,11个产地准出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地标产品挖掘认证工作力度,制定出台地标认证工作补助机制,调动生产主体认证工作积极性。三是继续按季度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计划全市定量检测样品1320个,速测样品3万个,为科学监管提供依据。四是加快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将检测、认证、预警、评估、执法、追溯、标准等要素全部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实现所有模块全面应用,在所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生产经营主体生产销售的产品上使用质量追溯“二维码”;扩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范围。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力争实现质量追溯“二维码”和合格证“双覆盖”。五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针对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兽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监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
(七)强化培训,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技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育,组装配套集成示范推广实用技术15项;培训农技人员3200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25万人次,建设科技示范基地50个;培育2200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不少于80%;产业脱贫贫困户每年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不少于4次,全市产业脱贫户技术指导服务达到全覆盖;稳步推进6个“两地三方”试验站和1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八)严守红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加大清洁能源改造力度,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畜禽粪污收贮、粪肥施用、沼气生产、生物发电等补贴力度;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肥、科学施肥,引导农民种植绿肥、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精准施药,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现代施药机械,开展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努力减轻农药使用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植保“购买服务”,提高农药利用率,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