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2025-03-27 07:12:39
走访活动心得体会(全文共8411字)

第一篇: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城步县1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滞留在家,使得全县局部矛盾突出,维护治安稳定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无异于经济寒冬中的温暖阳光,起到了暖人心暖经济的社会效果。笔者有幸参加此次活动,耳闻目见激发思考,写下心得体会。

体会一:真心走访聚民心,整合资源筑防线

国防不是军防,治乱不是警治。国家抵御来犯之敌,仅依靠正规军队的力量是不够的。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成果,整合社会资源,可以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屏障。同样的道理,维护社会治安仅依靠人民警察的力量是不够的。充分发挥农村警务室扎根基层的优势,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实现群防群治,社会治安自然稳定。实现两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凝聚民心。民心涣散,国家尚能不攻自破,又何谈治安。真心走访百姓,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能起到凝聚民心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做到真心,我有两点体会。一是不能流于形式,要增强责任心办实事。走访困难百姓、困难企业,局限于言语关心,物资慰问是不够的。走访民警要增强责任心,视解决百姓、企业困难为己任。通过认真地调查核实,将其困难情况如实向党委、政府反映,竭力为其争取合理权益。二是常“回家”看看,建立信任赢得支持。我们消除百姓的误解、怨恨,解开百姓的心结,一两次走访还是不够。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老朋友”。走访民警要常到联系点与百姓交流沟通,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百姓的参与热情,显示我们的真心实意。如果警力有限,也要有选择性地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示范村,向百姓传递热情、友好的信号。西岩镇伍家坊村因吸毒青年多,治安环境复杂,周边时常发生失盗案件。该村杨盛发老人,年逾七十,老伴早逝。膝下一儿杨进茂,在外务工。儿媳嫌弃公公因中风大小便不能自理,让其独自住在老屋。我和走访民警了解情况后,决心以此为切实点做出典型。杨进茂春节回家后,我们从道德和法律责任上开展思想工作,让其在家照顾老人。同时动员镇政府领导、村支书出面,为其在家创业出谋划策。杨进茂被我们的真心打动,决心在家创办节能灶厂。我们的工作没有到此结束,继续竭尽所能帮助杨进茂。功夫没有白费,杨进茂的厂子逐步走上正轨;老人杨盛发精神状态好转,见人就夸公安办实事;村委干部也放下顾虑,协助公安将6位吸毒青年送强戒,同时成立义务联防队维护村里治安。

体会二:爱心走访解民忧,秉公执法立威信

民警执法不为民,心存私念,就会遭受百姓的谴责、投诉,甚至是报复。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彼此闹到势不两立的尴尬局面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因此,我们不仅要秉公执法树立威信,还要心存感恩回报百姓,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百姓。那么,如何实现秉公执法,做到心存感恩,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处理矛盾做到公而明,正而直。农民工失业返乡后,对其租赁、转让、挪做它用或是被政府征收的土地的价值会有新的认识。他们的诉求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流血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原胶合板厂职工、十里树村民以经济寒冬无收入来源为由,组织百姓向政府就征收土地问题重新讨说法。城步公安局国保大队了解情报后,一方面组织民警宣传政策法规,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开导、教育百姓,做到公正的处理问题。另方面积极开展走访活动暖言相劝,对百姓动之以情,架起党委、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全力将矛盾控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二是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做百姓坚强的后盾。“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前显身手,显身手。”这首热血沸腾的歌唱出民警的心声。在5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面前,城步公安民警没有退缩,身影总是在道路破冰、高山架线等抗冰救灾一线。灾后,城步公安局又结合大走访活动制订“十颗树计划”:规定民警每年到遭受冰冻灾害摧毁的山区栽种10颗树苗。

体会三:细心走访增内涵,提高素养强观念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引进人才。人才不仅能为农村带来财力、物力等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引领观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因。因此,我们在走访中要用我专业素养和细心精神丰富走访活动的文化内涵、法律内涵、信息内涵,提高百姓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增强百姓法制观念、信息观念。那么,如何做到细心和专业,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宣传英雄警察先进事迹,宏扬公安文化,提高道德素养。我们在走访活动中将罗金勇夫妇以及谭东同志的先进事迹制成光盘发给百姓。让百姓了解到一位英雄的民警用生命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了解到一位英雄的妻子用执着坚守维系着丈夫的生命,了解(更多请你搜索wWw.)到一位平凡的交警用生命诠释了对公安事业的忠诚。二是结合典型案例,宣传讲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在走访活动中,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发放《法律知识手册》。结合典型案例解开百姓认为拾金不退、私设公堂、私藏猎枪不违法的法律误区;解开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心理误区,倡导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守住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上学习、网上交易、网络监督等良性作用。三是联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宣传信息技术,增强信息观念。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百姓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不仅会与我们在工作上产生脱节,还会与我们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和隔阂,容易滋生叛逆和仇视社会的心理。因此,我们在走访活动中,注重向百姓讲解使用手机拍照、手机摄像获取犯罪证据的简单方法,让其获取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同时联合当地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组织百姓学习基本的信息应用技术。

体会四:恒心走访建机制,提振信心保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倡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举国上下大局平稳、社会和谐。然而,中央政策与地方落实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百姓诉求与政府执行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制还待完善等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导致公安工作还将面临着新挑战。因此,公安机关要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走访长效机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振百姓信心,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目标。那么,如何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我有两点体会。一是落实政策的关键在于执行。我们在走访活动中发现,村委干部包括寻常百姓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意识增强了,观念上去了,执行力却不够。比如百姓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但在执行村村通路政策的过程中,百姓由于对政府缺乏信任通常使得自筹部分的资金难以到位。因此,落实政策的关键不在于观念到位,而在于增强执行力。我们要增强工作上的执行力,需以长效的工作机制向百姓表恒心、表决心,以赢得其充分信任。二实现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结合。我们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不是应付诉求的“阵雨”,是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落实全省公安机关“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十大举措,建立走访长效机制。我们结合十大举措开展基层工作,提高走访活动在综合考评民意测评分值中的权重,从而合理分配警力下沉,有效促进民警养成走访意识,强化走访理念,实现走出经济寒冬,迎来民心凝聚、经济 ……此处隐藏3287个字……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组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

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总之,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正是农业系统给全体干部搭建了一个为农服务的平台,提供了一条实践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农业系统的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岱峡村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第五篇: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

开展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就是要党员干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突出解决群众最关注的“四风”问题。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转变机关作风的活动,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入村、入组、入户的走访群众,伏下身来倾听群众对我们的意见,面对面的接受群众对我们的批评,真正的红红脸,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

在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中,我参与走访的是西哈脑村。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我总结了群众对我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群众反应,经过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后,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没有发现党员干部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对待群众的态度也热情多了。但是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达不到时时刻刻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个别的会出现接待群众不耐心的情况。第二,个别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关注于小家的发展不能带领村民们共同发展,偶尔还会出现群众要找村干部办事,但是却找不到人的现象。第三,群众认为镇干部应该经常下乡宣传新的惠农政策、新的市场动向,为农民致富提供方向性的指导。第四,群众都表示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的活动开展的很有意义,希望将这种活动的举行常态化、制度化。

根据群众反应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善: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持做对群众有利的事。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对村干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保证走群众路线能够由上到下贯彻到位。第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党员干部的工作细节会带给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因为我们的疏忽和大意会带给群众更大的麻烦,让群众多跑路,浪费时间就会让群众对我们的办事能力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群众着急的事要尽快办,符合规定的要认真办,面对群众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和法律。第三,走群众路线不是学习开会,坐在办公室就能走好的,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走到群众身边面对面的倾听群众的意见,真切的感受到群众存在的困难,实实在在的看到群众的发展状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的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实际的体现出我们工作的成绩。

通过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我感受到自身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刚刚走上工作不久,在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上还欠缺很多,需要更多的磨练,需要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基层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需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来不断改增长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答问题。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想民之所想,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意识到,西哈脑村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西哈脑村距离必斯营子街里较近,紧挨东五家村,但是西哈脑村的经济发展却严重落后于其他两村,村内道路硬化和村内卫生状况更是较东五家村差了一大截,我认为西哈脑村可以借鉴东五家村的发展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镇政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助力发展:第一,帮助村民争取贴息贷款等金融扶持,为前期建设资金的投入找到保障;第二,了解市场动态,为村民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为种什么和什么时候卖提供参考,尽量让村民的劳动成果能得到最大的回报。第三,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做好疾病防疫,避免因防护和治疗不到位造成减产和损失。

通过走访活动,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群众,切身体会到了群众的要求和困难,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肩负着群众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成绩。走访活动中收集上来的群众意见也为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我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紧紧依靠群众,从工作作风转变入手,认真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绝不辜负群众的信任,成为一名办实事,走正道的好干部。

《走访活动心得体会(全文共84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