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文物心得体会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1今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代表港北区建设小学去参观贵港市博物馆,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次参观主题是“行走的课堂:探索文物的奥秘”。
到达博物馆门口,从馆外观望,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馆呀!这么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文物呢?我不禁这样想。
走进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童心圆小记者准备了马甲、帽子、采访本、笔、小记者证等物品。整理好这些装备后,我和妈妈跟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与讲解员姐姐,一同参观这奇妙的博物馆!
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通过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复原室是由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参观完展览厅后,我们小记者最兴奋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抢答环节。抢答时,同学们积极举手。随后我们观看了古筝表演,谭老师还现场教我们画陶器。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到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觉得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让我开阔了视野,更加珍惜现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气息,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2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会3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a href='//www./hobby/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晃拿飨窒笠踩找嬉鸸刈ⅰ?/p>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
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只有细化管理,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文明的参观习惯,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殿堂”。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4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参与党校学习的同学将一同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就这样,我们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车。窗户打开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气。一切都这么适合出去。热热闹闹的到点赶到,大家都基本到齐了。博物馆一进门,一副裁剪艺术的大海报吸引着我,历史的魅影旋涡把我们一下拉进了展厅。在仔细熟悉了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图之后,了解到博物馆共有6个大馆再加上一个临时展览馆。
历史馆里弥漫着一种古香,展品的静止无声带来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楼,旗袍,火炮,它们仿佛演着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时空的沧桑巨变,留下的最闪光的,是钻石般 ……此处隐藏5991个字……次要的。
5、设计宝物卡。
我们在去甘肃省博之前,还尝试做过宝物卡。主要是我根据省博公号,以及百度词条信息制作的。到了现场,孩子会参考卡片对实物加深了解。同时还可以用卡片来收集印章,画简单的草图,卡片背面写几首诗词,等车排队的时候可以随便读读背背,总之用处多多。
6、了解国外的博物馆。
如果有出国逛博物馆的打算,最好也要在国内事先了解一下。了解的渠道,一个是维基百科,上面不仅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清晰的图片可以参考,了解展出信息、开放时间、预约通道等等。如果是去欧洲,参观美术馆会比博物馆更多,每一座教堂、城堡也都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提前了解一下西方美术史和建筑常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7、留足参观时间。
通过对展馆的了解,预计参观时间,尽可能多预留一点。
一来是因为在参观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问很多问题,也许会在一个宝贝前驻足很久,整个参观速度就会很慢。
二来是因为展馆的人流可能超出你的预期,比如国博,进门需要排很长的队,团队和散客需要分开排队,除了一定要记得提前预约,还要看清排队的位置,切勿排错。
8、携带的物品。
如果要去展馆,我一般会为孩子额外准备一个本子(不带格子)、一支笔和橡皮。如果展馆温度比较低,要额外准备一件外搭。带齐证件和预约单。其他物品越少越好。
三、参观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参观过程中,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
1、进门前和孩子讨论参观计划。
在参观之前我会让孩子自己设计参观计划。要看哪些,不看哪些,重点看哪些,要不要音频讲解,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想法进行互动等等。
2、关于孩子的提问。
提倡现场提问,现场解决。很多展馆预留了二维码,可以扫码了解博物馆对文物的介绍。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或者去询问工作人员、讲解员、志愿者。实在不行,记下来,回去慢慢找资料。
3、鼓励孩子有啥想法及时分享。
我很喜欢孩子在参观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各种联想,有时候她会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4、如果人太多,可以调整计划,专注于某个方面。
比如我们在圣彼得大教堂时遇到了超级多的人。当时孩子感觉特别烦躁。我说:“没关系,你能看到哪些地方,觉得哪里最有趣,妈妈就陪你看哪里,我们不去和他们挤。”闺女说:“我最喜欢教堂四周的装饰图案,还有雕塑里的天使。”于是,我们娘俩就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观察起来,她还现场画下了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和天使的翅膀。
5、留意博物馆里的儿童区域。
绝大部分展馆都没有替儿童考虑,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儿童区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个儿童区域设置在地下一层,很多人没有留意到。我们去的时候几乎是空无一人,真是痛痛快快玩了个够。这里不仅有可以触摸的各种毛笔、矿石,还有可以让孩子拿在手上360°观察的瓷器仿制品。他们把《清明上河图》做成了找细节的电子游戏,把故宫变成积木让孩子任意搭建。
比利时的巧克力博物馆虽然不大,但也非常适合孩子,因为有各种巧克力可以随意品尝。浓浓的比利时巧克力。为我们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各种花式巧克力。每天只有固定时间才有,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而比利时漫画艺术中心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大乐园。
6、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带孩子看展学到多少,掌握多少,我并不在意,但我在意孩子有没有享受其中。如果她在一幅画前停留,我从不打断她,从不催她前进。在佛罗伦萨看到《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的时候,闺女在那幅画前足足站了半个多小时;上博的一个展厅我们就耗费了半天时间;甘肃省博我们前后去了好几次;宁夏科技馆我们连续玩了两天……
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可以沉浸其中,有她自己的思考空间。在庞贝古城静静欣赏残缺却带着神秘的雕像。
四、参观之后还可以做点什么?
人们经常会在事前做很多准备,参观完之后就再没有回顾。而如果能在事后做点事情的话,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沉淀。比如:
1、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做讨论。
在观展过程中孩子的问题可能并没有完全得到解答,那么事后再讨论回顾一下就是非常必要的。一起查查资料,全家来个头脑风暴,都很不错。
2、整理拍摄的照片,记录的资料。
很多博物馆不允许拍照,但也有允许拍照不允许开启闪光灯的博物馆。尊重博物馆的要求,尽可能留下一些喜欢的图像,事后整理出来随时翻看将是很好的回顾。
3、写下(画出)一些思考和总结。
在整理、记录的同时,我也会写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孩子有时候也会如此。比如,我们看了“从莫奈到苏拉热”的画展之后,女儿就画了几幅图,来总结绘画发展的轨迹。
同样的小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古典主义~印象派~野兽派,最后一个说是向苏拉热致敬,把小熊拆成了零件,哈哈。
当然,除了这些,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丰富观展体验,比如看看专题纪录片,读读相关书籍等等吧。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展心得。
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10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
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只有细化管理,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文明的参观习惯,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殿堂”。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文物心得体会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